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国家法律法规 | 地方法律法规 | 地方行业文件 | 国家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规范
 ·园林绿化  ·规划设计  ·工程建设  ·农林环保  ·内外贸易  ·动植物  ·园艺花卉  ·其他相关
 
 
   
当前位置:首页->地方行业文件|工程建设->正文
上海市中心城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发展方案


    七、重点区域夜景控制要求

    1、核心区域(即“3”)控制要求

    本区域包括人民广场及周边地区、南京路商业街、黄浦江两岸地区,是上海行政、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城市景观与城市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地区。各核心区域内景观灯光应在准确定位和明确风格的前提下,不断丰富文化、艺术内涵,体现核心区域的美学和时代特征,合理布局,以商业商务区和旅游线路的灯光建设为主体,结合旅游景观建设、重大活动、节庆及经贸活动的要求展开,注重与区域功能的协调配合。同时健全相关法规、规定,采用节能型光源,不断优化控制技术,保障景观灯光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1)黄浦江两岸地区

    环境特征:黄浦江两岸既有外滩多国建筑灯光带,又有陆家嘴现代灯光群,更有未来的世博场馆及园区,是上海的主要景观水域之一。

    控制范围:杨浦大桥至卢浦大桥间的黄浦江及两岸沿江区域,具体为:

    杨浦大桥-滨江岸线(杨浦大桥-公平路)-公平路-东大名路-大名路-外白渡桥-中山东路-新开河-滨江岸线(新开河—南浦大桥)-南浦大桥-中山南路-卢浦大桥-耀华支路-耀华路-浦东南路-南浦大桥-滨江岸线(南浦大桥-东昌路)-东昌路-浦东南路-滨江岸线(浦东南路-杨浦大桥)围合区域。

    控制要求:以黄浦江为景观轴线,展示城市风貌和文化风情,与世博主题和水线要求相匹配。充分利用黄浦江沿线的“江”、“天”空间,综合运用各种照明方式和技术手段,有选择地刻画重点景观,并注意点、线、面的结合,构造主题突出、动静结合、光色兼备、错落有致的沿江夜景。主要手段以沿线建筑景观为背景,以沿岸绿化植被、雕塑小品、桥梁及低层建筑物照明为依托,在层次、亮度、色彩上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灯光展示轴。

    黄浦江两岸以杨浦大桥为起点,沿江轴依次划分为工业文化区、上海风貌区、滨江风情区、世博展示区四个景观段,以上海风貌区和世博展示区为重点,主要景观节点为外滩、北外滩、小陆家嘴、十六铺游船码头、世博园区入口码头及跨江桥梁等。

    工业文化区:以杨浦大桥为起点,沿江向西,浦西至公平路,浦东至浦东南路。以滨江两岸建筑、绿地灯光为基础,逐级导入水域观景人流。目前该区域建筑以老厂房为主,景观灯光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夜景建设应借助下一阶段该区域新建改建工程量较多的机会,与主体工程同步推进,深化设计,丰富夜景内容,体现上海老工业建筑的风情特色,为市民夜间休闲生活提供有效服务。

    上海风貌区:

    包括外滩、北外摊、小陆家嘴。

    外滩重点突出万国博览建筑风格,塑造国际一流的海派风情灯光。建筑泛光照明以暖黄色为主基调。

    北外滩注重现代与高科技的表达,强调竖向构图与群体关系,塑造清新、流畅的现代城市灯光。

    小陆家嘴沿线营造以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地标性建筑为主要景观节点,现代楼宇灯光和滨江休闲灯光为主体的和谐、靓丽、富有时代气息的夜间景观。

    滨江风情区:

    浦西自新开河,浦东自东昌路,沿江向南至南浦大桥。

    以沿线建筑景观照明为背景,浦东沿江以绿化植被、滨水岸线灯光为主,浦西在滨水岸线灯光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十六铺游船码头和外马路保留老厂房的夜间景观,各小型广场绿地以富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灯光小品系列为表现重点,以错落有致的江边夜景有序连接上海风貌区和世博展示区。

    世博展示区:

    浦东南路—耀华路—耀华支路—黄浦江沿岸—卢浦大桥—中山南路—南浦大桥围合区域。

    世博园区及周边的景观灯光应突出世博园区的独特、创意、靓丽、舒适,充分运用新光源及节能技术,展示照明技术发展水平,充分反映科技与生活相和谐的特色,充分展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园主题。

    配合世博园区建设及周边道路改造、大型交通设施配套,周边景观灯光建设与上南路、高科西路、浦明路、长清路、西藏南路、鲁班路、半凇园路等园区主要出入口有机衔接,注重人流的视觉引导作用;园区内灯光应注重加强空间的纵深感,营造与展馆相适应的气氛,突出各国展馆的不同特色。

    (2)人民广场及周边地区

    环境特征:人民广场既是上海的公共行政文化中心又是市民休闲的主要活动中心。其中城市规划展示馆和大剧院以白色泛光照明和内光外透为主,市政府大楼采用白色泛光照明为主,广场绿地中主要采用庭院灯为主,使人民广场在宁静祥和的气氛中又不失庄严沉厚。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文化中心如何与南北两端的商业区域有机衔接,不同类型灯光如何有序过渡,周边商业灯光如何不破坏行政文化中心应有的庄严氛围。

    控制范围:西藏中路—西藏南路—淮海中路—重庆中路—成都北路—南京西路围合区域。

    控制要求:突出公共建筑之间的相关性,体现公共行政文化中心的庄重氛围以及与两端商业区的协调一致。

    具体层次安排上,人民广场区域(武胜路与九江路之间地区)强调庄重祥和,以冷色调为主,主要突出庄重、宁静的氛围;九江路至南京西路与武胜路至金陵中路之间的区域,注重与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商业灯光的相互呼应和冷暖色调的过渡;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周边(金陵中路以南)以商业灯光为主,体现璀璨、繁华。

    (3)南京路商业街

    环境特征:南京路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誉,集购物、观光、休闲功能于一体。南京路步行街灯光以霓虹灯和柔性灯箱为主,色彩采用大色块、高亮度的红、金黄、深蓝、翠绿等色调,建筑顶部及立面招牌、橱窗灯光和地面灯饰共同营造繁华热闹的商业氛围。

    存在主要问题是个别建筑灯光与整体氛围不协调,并且河南中路以东和外滩旅游区域的衔接还需进行整体提升。

    控制范围:河南中路—九江路—西藏中路—天津路围合区域,及南京东路东段(河南中路—中山东一路)。

    控制要求:保持南京路商业及招牌灯光为主的鲜明特色,注重灯光环境与人文环境、商业功能的融合,创造良好的购物及休闲环境,打造步行街国际品牌。

    在总体协调,重点突出的基础上,步行街在下一阶段的改造提升建设中,注重与原“闪、亮、跳”的商业灯光和招牌灯光的融合,营造两端入口和世纪广场三个高潮点,烘托商业街的活跃气氛。南京东路东段则以橱窗灯光、底层招牌灯光和低层泛光为主,注重表现建筑特点,展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

    2.景观灯光环线(即“2”)控制要求

    环境特征:全面覆盖中心城区6个区,是景观灯光布局中线路最长的区域,同时也是反映上海夜景最主要的观灯线路。

    控制范围:以沿线两侧第一视觉界面(第一排建筑)为主,并向纵向适度延伸,连接景观灯光核心区域(即“3”)及中心城区的区域观灯中心。

    控制要求:控制灯光表现节奏,沿线楼宇灯光、高架道路灯光、绿化带灯光做到高、中、低有机结合,重点观灯区域和其它区域之间有序过渡、衔接,形成连绵起伏、节奏明快的夜景观灯线路,使沿线各主要观灯区域的夜景既各富特色,又避免冲突、相互协调,充分展示上海城市夜景特点。

    3.城市副中心(即“4”)控制要求

    (1)五角场城市副中心

    环境特征:以科教为特色的知识创新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融商业、金融、办公、文化、体育、高科技研发以及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型市级公共活动中心和市级商业中心。

    控制范围:国和路、国定东路、国定路、政通路围合区域。

    控制要求:以五角场商圈为中心,环岛中心地带为重点,以节能型动态灯光和明快、简洁的表现手法为主,并沿道路向外辐射,与周边社区商业灯光有序融合,体现该地区的现代感和科技特色。

    (2)花木城市副中心

    环境特征:主要服务浦东地区,以发展政务、文化、会展为主体,以现代艺术、现代科普、现代娱乐为主导功能。

    控制范围:罗山路、龙阳路、浦建路、杨高南路、杨高中路围合区域。

    控制要求:以沿线道路绿化灯光、庭院灯光为基础,科技场馆、艺术场馆、会展场馆为节点,以建筑灯光、广场灯光为主,组成宽广视角的景观灯光区域,体现该地区的典雅别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3)徐家汇城市副中心

    环境特征:完善地区功能,提升整体品质,形成融商业、商务、科教、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市级公共活动中心和世界级的城市副中心。

    控制范围:宛平路、中山环路、虹桥路、肇家浜路围合区域。

    控制要求:与徐汇浓厚的文化底蕴相吻合,以商业灯光、建筑灯光、体育场馆灯光营造主体景观,展现徐家汇的夺目光彩,体现该地区的繁荣繁华。

    (4)真如城市副中心

    环境特征:真如将建成为辐射长三角的开放性生产力服务中心、服务上海西北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重点发展物流贸易、商务会展、文化旅游等功能。

    控制范围:静宁路(规划中)、武宁路、桃浦河、上海西站北侧富平路(规划中)围合区域。

    控制要求:以区域内道路装饰灯光和楼宇灯光为重点,展现其上海西部进出通道和商贸、旅游特点,以连绵、靓丽的夜景灯光营造西上海印象,体现“迎宾”特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分页:[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