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国家法律法规 | 地方法律法规 | 地方行业文件 | 国家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规范
 ·园林绿化  ·规划设计  ·工程建设  ·农林环保  ·内外贸易  ·动植物  ·园艺花卉  ·其他相关
 
 
   
当前位置:首页->地方标准规范|规划设计->正文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第十三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按照统一规划、协调推进、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环境优先的原则,调整优化城市各类用地结构,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提升人居环境。

  第一节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按照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重的要求,突出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和保护环境,健全旧城改造机制,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主要街道立面、下水道、人行道等综合整治和改造,稳步实施旧住宅小区、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旧城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南昌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向卫星城疏散,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强化大中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商贸、信息中介、高端服务、创意创新等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完善中心城区功能组合,统筹规划地上地下空间开发,推动商业、办公、居住、生态空间和交通站点的合理布局与综合利用开发。优化市辖区规模和结构。

  第二节规范新城新区建设

  依托高铁枢纽、临空港区、水系廊道、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和重大工程等有序拓展城市新区。以人口密度、产出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严格城市新区设立条件,有效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有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控制建设标准过度超前,防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大、城市边界无序蔓延。统筹城市新区的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集聚产业和人口,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

  第三节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

  提升城乡接合部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化发展,增强服务城市、带动农村、承接转移人口的功能。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城乡接合部地区延伸覆盖,规范建设行为,严厉整治违法违规建房,加强环境整治和社会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城乡接合部的社区化改造,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用地和农用地,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形成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缓冲地带。

第十四章促进产城融合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实施城市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信息化引领作用,拓宽创业就业空间,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第一节创新促进融合

  依托城市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城市创新载体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除制约科技成果应用的障碍,提升城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创新基地,集聚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人群,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优化产城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文化氛围,推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第二节信息化提升融合

  根据城市特色,依托产业平台,增强企业生产技术信息化能力,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应用3S、城市网格、网络通信、智能控制、云计算、3D打印、量子传输等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发挥信息化在促进产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的纽带作用,推动信息化与产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

  第三节创业推动融合

  发挥城市创业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城市规模经济产生的专业化分工效应,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运用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创业投资引导、政策性金融服务、小额贷款担保等手段,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激发创业活力。支持赣商回归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商业和技术人才革新创业,形成崇尚创业、全面创业良好氛围。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培育多元化经济业态,增强经济吸纳各类层次就业人员的能力。积极打造“技能+就业”的就业导向型模式,提高用人需求和劳动供给结构匹配度。合理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通过创业就业激励政策扶持,鼓励其到中小城市和城镇就业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产业和城镇发展相统一。

分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